? 美國關稅政策陰影下,“航運公司將大規模停航”的消息甚囂塵上。而伴隨美線暫停的,是亞歐航線、東南亞航線、南美洲航線的逆勢上揚,海外倉也成為保持確定性的有效選擇,客戶咨詢量迅速拉升。

? 自4月2日起,美國政府正式開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至今對中國市場的關稅最高已達245%。迅速推高的關稅,讓外貿行業面臨較大沖擊,海運市場因此受到影響。
? 一方面,外貿商家開始尋找更多元化的業務布局,另一方面海運行業也在積極為中國商品走出國門而奔走。歐洲市場、南美洲市場、東南亞市場成為美國市場的“替代方案。”
外貿公司不敢貿然發貨,船公司對美線運力動手了
? 當前,美線市場停航已然成為行業最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未來外貿市場走向的信號燈。
? 航運咨詢機構德魯里最新更新的集運周報顯示,未來五周東西主干航線取消83航次,占計劃713個航次的12%。在這83個航次中,約53%為跨太平洋東向航線(指從亞洲出發,經過太平洋,最終到達北美的航線),還有29%為亞洲-北歐和地中海航線,18%為跨大西洋西向航線(主要指連接歐洲與美洲東海岸的海運通道)。
? 這一數據顯示,中國到北美的航線運力將大幅縮減,也是全球主要海運通道中變化最大的航線。
? Flexport飛協博向界面新聞提供的數據顯示,近期美線空航班次攀升,導致4月運力大幅縮減,市場大約減少20%的運力,且由于部分航線服務的調整或暫時中斷,使得可用艙位更加緊張。
?《環球時報》報道稱,運往美國的集裝箱預訂量第一季度激增,但目前已出現“崩潰”跡象,美國進口集裝箱“預訂凍結現象普遍”。貿易數據平臺Vizion提供的數據顯示,由于關稅不確定性,前往美國的集裝箱預訂量相比前一周大幅下降67%,從美國出發的集裝箱預訂量下降40%。
? 同時,美國港口也發出了進口量下跌的預警。加州長灘港和洛杉磯港是美國吞吐量最大的兩個港口,據《環球時報》報道,這兩個港口的高層均對外透露未來港口吞吐量將會下降的提醒。其中2025年下半年長灘港的貨運量可能會暴跌20%,洛杉磯港預計吞吐量將從5月份開始下降10%,而且預計該港口5月份將有12個取消或空白的航次。
外貿公司的確不敢輕易訂艙了
? Flexport飛協博亞太區客戶管理總監岑學欣透露,特朗普啟動2.0關稅政策之后,客戶發貨態度主要分為3種,一種是某些品牌產品具有高獨特性及高市場需求,仍在持續走貨;第二種是有客戶將暫緩從亞洲出發的海運訂艙,直到關稅政策走向更明朗為止。此外,許多出海電商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很早之前就開始積極布局其他市場或分散產能。
? 關稅導致貨運需求下滑之后,航運公司自然要進一步削減赴美航線運力。近期,亞洲三家航運巨頭海洋網聯航運 (ONE)、韓新海運(HMM)和陽明海運組成的集裝箱聯盟 Premier Alliance決定暫停原定于下個月開通的通往美國的跨太平洋貨運航線。
? 有消息稱,由中遠海運(COSCO)、法國達飛輪船(CMA CGM)、長榮海運(EMC)?、東方海外(OOCL)四家航運公司組成的OA聯盟(Ocean Alliance)將在4月底取消洛杉磯方向的3條航線,ZIM航運公司也計劃停運2個月。
? 界面新聞就此向貨代公司求證,有貨代公司表示尚未接到通知,但也有貨代稱OA聯盟的船舶的確空班較多。另外在社交平臺上,多位貨代人員也都表示很多去往北美的船停航了。
? 界面新聞還關注到,美國特朗普政府決定暫時降低中國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及其他電子產品的關稅,但據美國海關數據,智能手機、電腦等技術產品的進口額占美國總進口貨物價值的20%以上,主要以空運為主,這些商品在海運中的占比極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這一關稅舉措未能實質性地改善跨太平洋航運需求。
“漫航觀察”援引Linerlytica的分析指出,盡管關稅局勢有所緩和,但目前仍有30%至40%的貨物因高關稅而無法進入美國市場,主要影響到那些與中國有較大貿易往來的航運公司,如合德海運(Hede)、美森輪船(Matson)、海領(SeaLead)等。
? 影響不止出現在中國市場。近日,由于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委內瑞拉政府持續施加政治經濟壓力,馬士基與達飛輪船宣布將自本月起停止聯合運營的Ceiba Express航線。
? 該航線原本連接美國佛羅里達州埃弗格雷斯港(Everglades)、牙買加金斯敦(Kingston)、委內瑞拉拉瓜伊拉(La Guaira)、圣托馬斯德卡斯蒂利亞港(Santo Tomas de Castilla)等多個港口,原本共部署了兩艘達飛集裝箱船和一艘馬士基集裝箱船,周轉時間為三周。
“破稅”計劃利好歐洲、東南亞等市場
? 航運公司停航意味著航線上的運力將會相應減少,按照往常規律,這有助于抬高當期運價。然而,北美航線的運價卻在下滑。
?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最新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顯示,4月11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2202美元/FEU和3226美元/FEU,分別較上期下跌4.8%、2.4%。
?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同期上海港出口至地中海的運價為2144美元/TEU,較上期上漲5.7%,至澳新的市場運價為890美元/TEU,較上期上漲6.1%,至南美的市場運價為1566美元/TEU,較上期上漲9.1%。
? 對于美線市場的變化,該報告指出,短期看,“關稅戰”已經開始對中美航線運輸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部分貨物取消了出運計劃,即期市場訂艙明顯減少,價格小幅調整。2024年哈貝科爾恩等人的研究顯示,2018-2019年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后,關稅每增加1%,貿易量就會在關稅實施一年后下降1%,這顯示出貿易對關稅的高度敏感性。
? 當前,諸多外貿商家和海運人士開啟了“破稅”計劃,利好歐洲航線、南美航線等
? 岑學欣告訴界面新聞,面對這波全球性的關稅調整,近年來飛協博拓展了東南亞及歐洲等地區的航線資源與多元業務布局,因此在面對這類突發性市場變化時,都能更具彈性地因應客戶需求,動態調整全球的資源配置。?一些小的貨代公司也意識到這一問題。一位貨代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從我第一天干貨代開始,老板就告訴我航線要全,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受此影響,全球航運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
? 國際物流服務商運運去哪回復界面新聞時表示,目前,拉美航線、歐洲航線,東南亞航線,都是關注焦點。從當前歐線貨量恢復的速度來看,漲價或有很大概率。上海航運交易所分析稱,近日中歐同意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未來中歐雙方有望進一步深化貿易、投資和產業合作。這成為歐洲市場推高運價的關鍵因素。
? 外貿公司也早已尋到這一替代美國市場的方案。運去哪表示,歐盟正式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的關稅,給市場傳遞了積極信號,外貿企業和賣家開始加大布局歐洲市場。“與我們溝通的外貿企業對物流需求趨于多元化,既有從中國出口歐洲的,也有從東南亞出口到歐洲的,對海外運海外的物流解決方案需求度提升。”運去哪表示。
? 東南亞航線方面,疊加關稅及勞動節臨近等因素影響,貨量向好,預計運價或整體上行。尤其是4月下旬,部分船舶或晚開、停航、跳港,運力趨緊,預計五一前后,泰越柬等航線或爆艙,建議客戶提前訂艙。
? 南美市場也是中國外貿行業積極拓展的領域。4月中旬,珠海至巴西桑塔納港的直航航線在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欄港國際貨柜碼頭正式啟航,此次首航的“昌民號”裝載著格力集團巴西工廠的家電組裝配件、中聯拉美提供的綠色有機肥(用于改良巴西土壤板結問題)、光伏板樣品與配件等。
? 該航線以高欄港為起點,經馬六甲海峽、好望角,直達巴西桑塔納港及薩爾瓦多港,通達巴西的礦產和農產品核心產區、東北部工業帶,并輻射整個南美新興市場。
? 轉口貿易也成為行業熱詞。界面新聞了解到,在特朗普關稅2.0落地的這些天,做轉口貿易的貨代們積極在各個渠道尋找客戶,外貿商們也提高了對轉口貿易的興趣。羅賓升近日發布的報告也顯示,拼箱與替代航線也是應對這波關稅沖擊波的有效舉措,比如在供應鏈允許情況下,選擇拼箱運輸(LCL)或增加中轉港口仍可有效控制成本。
? 但是,轉口貿易涉及頭程運輸、清關、進入保稅區、中轉港碼頭操作、二程海運(即從中轉港到美國港口)、清關、尾端派送等流程。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在保稅區進行換柜、貼標的工作。
? 一些外貿商認為,換標并不一定能解決商品生產地的問題,由此也可能產生逃稅罰款等成本。此外,加上比正常航線多出來的程序,整體運輸成本會更高。還有貨代公司告訴界面新聞,轉口貿易中有很多不合規的地方,只有部分貨代可能可以做。
? 不穩定的關稅政策還讓海外倉受到更多關注。海外倉的功能主要包括快速發貨、退換貨、調撥、保稅功能(可進行轉口貿易)、中轉功能、運輸資源整合功能以及拆包拼裝功能。運去哪告訴界面新聞,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運去哪墨西哥海外倉詢盤量上升,客戶需求主要是加大拉美墨西哥等新興市場的投入,其次是加大布局美國與墨西哥之間業務往來,降低成本。
? 馬士基方面也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客戶關心的話題除了與海關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最新情況,還集中在挖掘新的機會上——即利用靈活的物流產品來加快或減緩貨物運輸速度,以及將貨物轉運到其他市場,例如保稅倉儲、延遲運輸,為倉庫中已配送的貨物換標等。
“我們與一些客戶繼續探索利用我們的“雙子星”東西向海運網絡、快線和關鍵樞紐碼頭將貨物運輸至其他地區和市場的機會。”馬士基方面表示。但他們也坦言,“不確定性仍然是主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