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海鐵聯運量連續十年穩居全國第一;今年啟動董家口至五蓮鐵路等3個重點疏港鐵路項目規劃建設,進一步提升鐵路與港口銜接力度——
? 讓“海鐵聯運”更便捷,促“物流成本”再降低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連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去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印發《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今年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高標準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
? 社會物流成本不等于物流直接成本,而是指國民經濟各方面用于社會物流活動的各項費用支出。近年來,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總體保持下降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下降到2023年的14.4%,即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從18元降至14.4元。
?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既不是簡單地降低物流價格,也不是擠壓各方利潤水平,而是在質量升級、效率提高上下功夫,更加聚焦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創新引領、補齊短板和制度完善,創造降本空間。
? 海鐵聯運就是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海鐵聯運不是簡單的運輸方式疊加,而是一場供應鏈的重構。有數據顯示:相較傳統運輸,海鐵聯運模式下貨運總成本降低25%至50%,運輸時間縮短50%。
? 去年,青島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國際航運中心,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戰略機遇。市交通運輸局聯合九部門出臺了《青島市現代物流產業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從多個環節入手推動結構性、系統性、技術性降本增效。其中,2024年,青島完成海鐵聯運量254.6萬標箱,同比增長15.3%,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第一,青島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獨特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 今年,青島將扎實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打造“樞紐+通道+網絡”現代物流體系,更好服務全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發展。特別是用足用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的10億元獎補資金,對青島港海鐵聯運智慧堆場等多個多式聯運項目予以支持,并將啟動董家口至五蓮鐵路等3個重點疏港鐵路項目規劃建設,進一步推動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
推動內陸與海港便捷聯動
? ●2024年,青島港內陸港、海鐵聯運線路總數分別達51個、83條,沿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鄭州、西安、烏魯木齊等內陸樞紐城市建設海鐵聯運中轉基地,為腹地客戶架起與世界各地無縫銜接、高效運轉的海鐵聯運“黃金通道”。其中,河南、陜西半數以上的出口貨物從青島港出海
? ●山東港口物流集團聯合青島海關及內陸城市海關,創新“陸海聯動、海鐵直運”跨關區通關新模式,進出口企業依托海鐵聯運精品線路,在內陸港即可實施屬地查驗、通關、放行,進一步提升物流時效、降低綜合物流成本
推動鐵路與港口更好銜接
? ●依托膠黃鐵路有效連接膠州(中鐵聯集青島中心站)與黃島(前灣港),青島在全國率先實現“前港后站、一體運作”的海鐵聯運模式,緩解青島港腹地不足壓力,提升海鐵聯運效率。同時,在上合示范區建設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積極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
? ●青島有序推進前灣港區北岸公路、鐵路改造,力爭打造客貨分流的立體化港城綜合交通體系。今年將啟動董家口至五蓮鐵路、前灣港區北岸鐵路擴能改造、董家口港區中線鐵路等3個重點鐵路項目規劃建設,在疏港鐵路項目建設上實現重要突破
科技賦能推動物流效率持續提升
? 海上,一艘艘萬噸巨輪在膠州灣有序穿行;岸上,有著20層樓高的碼頭橋吊高聳林立……3月的山東港口青島港海鐵聯運中心,一派繁忙有序的作業場景,彰顯著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對外貿易的繁榮。就在1月,青島港海鐵聯運中心月度大列裝卸箱量首次突破9萬標準箱,創下歷史新高,實現了一季度“開門紅”。
?

?
? 山東港口物流集團青港物流海鐵聯運中心
? 一列從河南發運、滿載家具的貨物列車剛剛停下,卸載環節就迅速展開,集裝箱通過快速通道直奔碼頭。緊接著,這些集裝箱被橋吊提起,像坐電梯一樣運到貨輪上,最終發往美洲地區。
? 依托山東港口物流集團“鐵運達”平臺,這里的集裝箱貨物實現了火車運行時刻、運價、聯運貨物動態訂艙、報關報檢、港口裝卸、口岸監管等數據共享,內陸進出口企業享受到“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一單制”服務。貨物在內陸口岸完成清關后,到達港口可直接裝船出口,整個過程高效便捷,極大提升了運輸效率、降低了客戶運輸成本。
? 青島港海鐵聯運中心位于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碼頭200米處,作業場地17萬平方米,擁有4條1050米長的海鐵聯運集裝箱專用作業線,主營集裝箱大列裝卸、倉儲等全程物流業務,通過智能高效服務,打通貨物出海“最后一公里”。
? 科技是提升物流業效率的“利器”。青島港海鐵聯運中心在作業線路布局“無人駕駛”IGV車,打造海鐵聯運“近零碳”智慧全程物流系統,具有IGV自動駕駛感知、5G雙線路容災傳輸鏈路、云端作業周期監控、指令自動化調度等功能。相比傳統人工順序執行調度策略,作業效率可以提升23.5%,每年可減少碳排放400余噸。
? FTR鎖由山東港口物流集團自主研發,隱藏在正面吊車的內部。“過去,每個集裝箱在運輸前都需要過磅測重,以確保作業安全。現在,正面吊吊起集裝箱后,FTR鎖內的重量傳感器便能精準測出集裝箱的重量,并實時傳輸到駕駛室的顯示屏上,大大提升裝卸效率。”山東港口物流集團工作人員介紹。
打造沿黃流域便捷經濟“出海口”
? 在青島港前灣港區,山西一家制造企業的光伏產品裝船啟航,駛向埃及。這批貨物來自山西太原內陸港,該港是青島港在內陸布局建設的眾多內陸港之一,通過鐵路和航線的無縫串聯,暢通了山西及周邊地區貨物進出口的物流通道,將“出海口”搬到了企業“家門口”。
? 內陸港,即以港口為平臺、聯動內陸城市的區域性綜合物流樞紐,具備港口、海關等口岸功能。青島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及沿黃流域出海口和橋頭堡作用,堅持海陸雙向發力,逐步構建起“航線+內陸港+班列”的服務網絡,打通沿黃內陸地區集裝箱出海大通道。2024年,青島港內陸港、海鐵聯運線路總數分別達51個、83條,沿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鄭州、西安、烏魯木齊等內陸樞紐城市建設海鐵聯運中轉基地,為腹地客戶架起與世界各地無縫銜接、高效運轉的海鐵聯運“黃金通道”。其中,河南、陜西半數以上的出口貨物從青島港出海。

繁忙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自動化碼頭。吳帥 攝
? 去年11月,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集裝箱鐵水聯運品牌線路培育典型案例,河南鄭州(圃田站)—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集裝箱鐵水聯運線路在列。該線路推進過程中,積極實行“一單制”模式,獲批山東省首批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項目。山東港口物流集團聯合青島海關及鄭州海關,創新“陸海聯動、海鐵直運”跨關區通關新模式,進出口企業依托鄭州集裝箱海鐵聯運精品線路,在鄭州內陸港即可實施屬地查驗、通關、放行,通關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依托該線路,青島成為河南鄭州等沿黃流域的重要經濟“出海口”,為鄭州及周邊地區進出口企業提高物流時效20%以上、降低綜合物流成本20%以上。
? 西安也同樣受益于陸海聯運。因為地理位置,西安中歐班列向西出發有天然優勢,但是由于不靠海,缺乏向東、向海通道。通過與山東港口青島港的合作,西安內陸港成功打通了陸海聯運大通道。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市場二部負責人強東峰介紹,過去,西安的貨物通過陸運到青島港,一個集裝箱運費約為8000至10000元;西安和山東開展陸海聯運大通道建設后,每個集裝箱到青島港的運輸費用只需要千元左右,極大降低了西安本地企業的貨運成本。去年7月,青島海關、西安海關簽署合作協議,推出了“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監管運輸模式。該模式下,內陸企業可以在陜西屬地辦結通關查驗手續,港口提前安排訂船訂艙,實施轉關自動放行、自動核銷,實現內陸港出口貨物班列直運、抵港直裝、原箱上船,可節約貨物在港堆存等待口岸驗放時間24小時以上。
暢通鐵路與港口間“最后一公里”
? 鐵路運輸的優勢是運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小,加強鐵路貨運基礎設施建設頗為重要。相比公路運輸“門到門”的優勢,鐵路運輸從貨場到廠區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制約因素。推動海鐵聯運高質量發展,需要持續暢通鐵路與港口間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便捷高效的港口集疏運體系。
? 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提出,持續提升沿海港口大宗貨物綠色集疏運比例。爭取到2027年,全國鐵路貨物運輸周轉量較2023年增長10%左右,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左右。推動鐵路港前站、鐵路專用線向港口堆場延伸,推進重點港口與鐵路堆場共享共用;完善多式聯運數據共享標準,穩步推進交通物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走深走實。

?山東港口青島港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實現了空軌技術與港口業務有機融合,打通了集裝箱運輸港、船、站、場間“最后一公里”。
吳帥 攝
? 近幾年來,青島鐵路與港口的銜接力度不斷加大。一方面,依托膠黃鐵路有效連接膠州(中鐵聯集青島中心站)與黃島(前灣港),在全國率先實現“前港后站、一體運作”的海鐵聯運模式。通過實現鐵路進港,打造集疏運體系,可以有效減少進出口、過境貨物在前灣港區堆存時間,緩解青島港腹地不足壓力,提升海鐵聯運效率。另一方面,在上合示范區建設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積極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圍繞“通道、樞紐、網絡”多向發力,開通國際線路22條,通達23個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54個城市,2024年開行量首次突破千列,累計開行突破4000列。探索中歐班列運輸線路和模式創新,開通經黑龍江同江至俄羅斯莫斯科的新線路;開行山東省首班BX1K鐵路冷藏專用車組,為省內生鮮食品進出口企業提供物流解決方案;上合快線、日韓陸海快線等精品線路以及跨兩海班列、魯疆班列、中吉烏公鐵聯運班列等實現常態化開行,高效保障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暢通。
? 目前,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的過境運輸貨物在抵達青島港后,先轉運至上合多式聯運中心,再搭乘中歐班列運往中亞國家,可大幅節省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
? 然而,面對港口貨物吞吐量和海鐵聯運業務量不斷增長的態勢,青島鐵路疏港體系還存在著發展瓶頸。目前,前灣港區的集裝箱公路疏港壓力較大,港區南岸無鐵路疏港通道。董家口港區盡管已有董家口疏港鐵路、青鹽鐵路等對外疏港通道,但青鹽鐵路在功能上屬于客貨混用線路,兼顧了旅客沿海南下和董家口港區鐵路疏港運力,客貨混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港區貨物疏港能力發揮。總的來說,董家口港區疏港鐵路、管線配套仍然滯后于碼頭建設,公路集疏運占比仍較高。
? 基于此,《青島港總體規劃(2035年)》強化了港口后方公路、鐵路、管道等集疏運通道規劃配置。圍繞環膠州灣港區運輸結構調整,有序推進前灣港區北岸公路、鐵路改造,力爭打造客貨分流的立體化港城綜合交通體系。
? 今年,青島將在疏港鐵路項目建設上實現重要突破。“今年將啟動董家口至五蓮鐵路、前灣港區北岸鐵路擴能改造、董家口港區中線鐵路等3個重點鐵路項目規劃建設。”市交通運輸局鐵路機場處處長王超說,這些項目完工后,將對提高青島集裝箱海鐵聯運發展能級、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 目前,青島港前灣港區北岸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已獲批立項。此次擴能改造工程實施后,港區大宗干散貨裝卸能力將提升至約2400萬噸/年,集裝箱裝卸能力將達到330萬標箱/年,大幅提升港區內貨物裝卸、集運能力。
? 董家口至五蓮鐵路及膠新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原董家口至沂水鐵路)是國家規劃的重點鐵路項目,已列入2025年山東省重大實施類項目清單。項目線路起自董家口,向西新建國家Ⅰ級鐵路,經青島市、濰坊市、日照市,接軌于既有膠新鐵路,并行膠新鐵路向南實施擴能改造工程。目前,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力爭年內開工建設,2028年建成。該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打通青島港與沿黃流域腹地間的鐵路通路,實現董家口港與國家主要貨運鐵路干線通道的快速連通,成為董家口港區重要的“生命線工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