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跨境物流作為連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橋梁,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跨境物流,即跨越國界的貨物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活動及其配套增值服務,以其國際性、復雜性、時效性、安全性和信息化等特點,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我國高度重視跨境物流的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完善流通體制、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提升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保障能力的目標,旨在通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為跨境物流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 隨著全球化貿易的不斷深入,我國跨境物流取得了顯著成就。2019年至2023年,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由10.5萬億元持續增長至16.85萬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17.9萬億元。中歐班列作為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物流通道,開行數量和貨運量均實現了高速增長。2024年1至9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4689列,發送貨物157.1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3%、11%。海運方面,我國主要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持續攀升,2024年1至9月,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達405372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24855萬TEU,同比增速高達7.7%。
? 跨境物流的發展推動了商品和服務在全球范圍內的高效流通,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彰顯。首先,跨境物流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支撐,其發展有助于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吸引外資和促進出口,推動經濟的開放發展。其次,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跨境物流帶動了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內陸和沿邊地區從開放洼地變為開放高地,有助于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再次,隨著國內國際物流大通道構建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跨境物流為資源配置優化和市場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跨境物流以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為牽引,實現了業務模式的革命性創新,有效促進全流程提質增效,從而推動整個經濟體系的創新發展。同時,中歐班列的開行使跨境物流中減少了高排放運輸方式的使用,推動我國經濟向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轉變。
? 跨境物流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然而,如何提升跨境物流運輸效率,進一步發揮其潛力,仍然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問題。

? 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是跨境物流蓬勃發展的基石。要推進邊境省區智慧口岸建設,保障陸路口岸貨運物流高效暢通,持續提升口岸過貨能力,加快推進智慧口岸與特色加工、專業市場、商貿物流、邊民互市、邊境旅游等跨境物流模式融合,促進口岸經濟發展。提升中歐班列等國際鐵路運輸組織水平,加快擴展沿海和內河港口鐵水聯運等運輸保障能力建設,提升“最后一公里”履約能力。構建物流大通道,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國際樞紐,暢通國際國內物流網絡。
? 跨境電商是跨境物流蓬勃發展的重要引擎。要推動跨境電商與海外倉等新型外貿基礎設施協同聯動,優化海外倉布局,促進中歐班列沿線海外倉建設,積極發展“中歐班列+跨境電商”模式。探索智能撮合、智能合約、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等模式,便利在線跨境交易。支持物流企業結合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特點,優化海運、空運、鐵路、多式聯運等運輸通道建設,鼓勵物流企業與東道國寄遞企業開展合作,增進跨境電商供應鏈降本增效。
? 供應鏈韌性是跨境物流蓬勃發展的主要保障。在國際環境日益復雜、國際貿易風險不斷上升的情形下,要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實時監控物流動態,提高物流安全治理水平。優化產品服務,提供質量管理、追溯服務、金融服務等拓展業務,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增強供應鏈的協同效應。
? 現代信息技術是跨境物流蓬勃發展的關鍵抓手。要加速發展智慧物流,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提升物流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水平。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資源的精準配置以及全鏈路的智能化管理。同時,加強智能運輸、綠色包裝等綠色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實現全球物流供應鏈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
? 跨境物流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國要從完善基礎設施、推動跨境電商發展、提升供應鏈韌性以及加強技術創新等多方面積極暢通跨境物流“筋絡”,進一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