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稱《決定》)。《決定》強調,要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面對穩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深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當前,深圳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物流中心,創新發展物流新興業態。國內首例鐵路上蓋智慧物流園區、深圳市首批“平急兩用”基礎設施——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設,旨在打造集公路、鐵路、海運于一體的多式聯運中心,具象物流基礎設施的“未來模式”。
項目順利推進的背后,以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把握“國之所向”,提供“民之所需”,為工程建設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促進產業融合創新和樞紐經濟發展,助力深圳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
探索模式創新
“物流上樓”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來自深圳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進出口達2.2萬億元,同比增長31.7%,創深圳市進出口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超四成。
自2020年8月首發以來,深圳中歐班列已經成為深圳聯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重要的貿易通道。在政策配套、物流基礎設施、產業鏈等要素的支撐下,深圳外貿數據持續向好。
“目前,深圳中歐班列正按照每周3列的頻率開行,通達歐亞42個國家,出口貨物以電子產品、機械器具、醫療器械等為主,與大灣區產業結構高度匹配。”項目建設開發運營方、深圳市深國鐵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經營部總經理康福泉表示,除了中歐班列外,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目前還開通了海鐵聯運班列以及國內鐵路貨運班列等。
深圳正不斷優化現代化物流服務體系,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根據深圳市相關規劃,計劃到2025年,實現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11%以下;至2035年,這一數字有望進一步降低到8%。
“單一環節成本低、全鏈條運行成本高”是當前物流運行中最為突出的矛盾。為降低全鏈條運行成本,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創新給出了“物流上樓”的新樣板。
“項目地面是鐵路貨運,還是保持原來的鐵路功能。我們計劃是在鐵路11米之上鋪一層蓋板,在蓋板上再建設倉庫和物流設施,實現‘物流上樓’,這種模式可實現物流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為企業提供全流程、一體化的物流服務。”康福泉表示。
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是推動深圳對外國際物流通道暢通的重點項目之一,有助于深圳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樞紐,助力更多“灣區制造”走向世界。
?
發揮金融力量
推動“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向綠而行
緊鄰鐵路貨場,上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現場大型機械的轟鳴聲不絕于耳。深圳正在將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打造成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公、鐵、海”多式聯運中心和國家級綜合物流樞紐,設計建造要求上高于綠色建筑國家一星級標準,同時也是深圳“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承擔著在突發情況下快速轉換為應急保障設施的特殊功能。
“項目二期已于今年年初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底建成。”康福泉表示,該項目是深圳首個國家級物流樞紐項目,項目今年1月份開始建設,深圳中行在2月份提供了資金支持,有力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速。
深圳中行坂田支行行長李振華表示,項目今年十月就要完成蓋板,同時啟動蓋上工程,整體將會在2025年底竣工,有著“推進速度快、資金需求大、時間要求緊”的特點,深圳中行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在授信過程中業務部門與審批部門實時聯動,高效推進,在項目貸款資本金比例、審批效率、貸款利率方面都給予了較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