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如此大規模的電腦病毒泛濫了。這一波來襲的病毒會鎖定電腦的文件并發出黑客的“勒索信”,提出支付贖金解鎖,而這筆贖金不是美金、歐元或者人民幣,而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比特幣。黑客如此大費周章,為何只為了虛擬貨幣?
?
匿名難追蹤
?
匿名,可能是黑客看上比特幣的原因之一。
?
眾所周知,普通人在銀行里轉賬匯款,雙方的賬戶都是實名的,銀行很輕松就能查到資金的流轉記錄,正常的跨國匯款還會經過層層外匯管制機構審查。但是比特幣不一樣,小蟻區塊鏈核心開發者張錚文介紹,比特幣交易是通過一個(或一批)匿名的錢包地址轉向另一個(或一批)匿名的錢包地址,同時錢包地址和真實身份并沒有建立真正的聯系,在這個地址背后,你并不知道比特幣的真實擁有者是誰。此外,比特幣交易沒有國界的限制,被黑的電腦用戶,用本國的貨幣購買了比特幣跨國交了贖金,黑客在拿到比特幣后想兌換成美元歐元都可以。
?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雖然各國相關機構密切監控黑客的賬戶,但沒人知道黑客是誰。如果黑客一直不動用賬戶里的比特幣,那么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追查。只有黑客動用比特幣交易,才有追查的機會。但張錚文表示:“如果黑客使用了混幣服務,追查又會變得難上加難。這種服務在地下黑市很流行,簡單來說就是把你的比特幣和別人的混在一起,使得外人搞不清楚比特幣的來源和去向。”
?
這并不是比特幣第一次被利用。實際上,比特幣由于其特性,早已被用來洗錢和進行資產非法轉移。此前提到的混幣服務,就是洗錢的絕佳通道。而用本國貨幣購買比特幣,在國外交易平臺上賣出,再以美元取出,迅速就完成了資產轉移。甚至還有網站利用比特幣進行非法交易,數額驚人。2013年10月,一家利用比特幣進行匿名非法買賣的電子交易平臺Silk Road被美國多個執法部門查繳。該平臺擁有近100萬名客戶,銷售總額高達12億美元。在這個平臺上,服務涵蓋了買賣毒品、武器,色情服務等,所有交易通過比特幣支付完成,可以躲過資金來源和去向的追查。
?
價格擬看漲
?
同時,比特幣在全球范圍內的火爆,也是其被黑客看中的原因。
?
4月1日,日本內閣簽署的《支付服務修正法案》正式生效,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支付手段合法性得到承認,在日本將有26萬家商店接受比特幣支付。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于近日重審比特幣ETF基金,一旦比特幣ETF基金審核通過,比特幣將正式進入到主流金融市場。日前,澳大利亞還宣布將于2017年7月1日把比特幣視為貨幣,并將廢除比特幣商品與服務稅。這些利好消息無疑都將推動比特幣的價格再次上漲。
?
據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中國的比特幣價格在10000元左右波動。在被監管層重點關照之前,中國市場交易量曾一度占全球比特幣交易量的90%。
?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幣在創立之初就設定了2100萬的發行上限,就算“開采”速度再慢也是越挖越少,但關注和加入比特幣市場的人卻越來越多。如此看來,比特幣在短期內還是炙手可熱。
?
監管成難題
?
這次病毒潮,比特幣有點“躺槍”的嫌疑。明明“勒索病毒”是由于電腦系統漏洞而生,但比特幣卻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雖然說該次事件不能怪罪于比特幣,但如何監管比特幣再次成為熱議的問題。
?
據悉,比特幣交易中心目前在歐洲是不受監管的,歐盟正在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還沒有建立完備。而美國目前是將比特幣作為大宗商品,由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進行監管,在具體監管中也涉及到銀行等部門,其執法部門有權向比特幣交易中心發送傳票。
?
而在中國,2013年人民銀行等五部委《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指出,比特幣沒有貨幣的法律地位。《通知》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
在今年年初,中國人民銀行披露,其對各大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約談和現場檢查后發現,不少平臺違規開展融資融幣業務,導致市場異常波動;并且這些平臺均未按規定建立相關反洗錢內控制度。央行將于6月出臺兩項管理辦法:一是關于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管理辦法,二是關于比特幣平臺反洗錢的規范。
?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此次事件比特幣稍顯無辜,但可能導致未來各國對比特幣更加嚴厲的監管。
?